活動訊息

主持人: 陳添枝(清華大學台北政經學院代理院長)

主講者:Joseph Eugene Stiglitz(視訊連線)(University Professor, Columbia University, Nobel Prize in Economics, 2001, Chief Economist of The Roosevelt Institute)

題目:The World Economy Post-COVID

與談人:劉遵義(視訊連線)(香港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蘭饒富暨藍凱莉經濟學講座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前香港中文大學校長)

時間:111年5月6日下午08時(7:30入座)

地點:蔣經國總統圖書館二樓主閱覽廳 (台北市中山區北安路303號)

本會訊 (電子報

在新冠疫情肆虐,俄烏戰爭,世局動盪之際,TSEF講座(線上)有幸邀請到諾貝爾經濟獎得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家史迪格里茲(Joseph Stiglitz)教授以「後疫情經濟」為題來分享他的最新看法。在這場演講中,史蒂格里茲(Joseph Stiglitz)教授分別就新冠疫情與全球治理,疫情與全球地緣政治局勢所帶來的通膨挑戰與未來世界格局變化分享他的最新觀點。

新冠疫情

史蒂格里茲教授首先指出,新冠疫情揭露了人類社會的脆弱性與合作的必要性,其中極為關鍵的是科學的重要性與對其的信任。科學家在時間的壓力下迅速開發了疫苗,其間牽涉到的跨國合作更見證了社會組織與集體行動的重要性。他更明白點出,新冠疫情也預示了新自由主義的結束。以往的經濟學奉新自由主義為圭臬,認為政府的存在最多是必要之惡,若能由市場力量主導,政府的角色應當儘量縮小。但此次疫情恰恰見證了政府的必要性與功能。若缺乏政府的力量,部分國家的抗疫行動不會如此成功。他更以美國為例,說明缺乏政府協調能力可能帶來的弊病。以「即時生產」為例說明,在一般時期這似乎能夠充分展現市場效率,但在疫情這種情況下就捉襟見肘了。如果把經濟形容為一部車,在不爆胎的情形下,看來運行一切正常,還能符合經濟效率,但一旦爆胎,沒準備備胎的窘境就會浮現。就這一點而言,史蒂格里茲教授認為,史丹佛大學教授法蘭西斯-福山教授早期在《歷史的終結》對自由民主體制的信心恐怕有些言過其實。而且以目前的全球趨勢來看,新冷戰的危機隱隱浮現,許多國家走上威權之路,為諸如氣候變遷、公共衛生等全球性議題上的合作蒙上陰影。

通膨危機

另一方面,針對近來令各國憂心的通膨趨勢,史蒂格里茲教授也提供了其精到的見解。美國聯準會4日升息2碼,他認為此次的通膨無法以貨幣政策來解決。聯準會以升息做法恐是治絲益棼。關鍵在於,史蒂格里茲教授認為這次是「供給面」出了問題,「升息」這種貨幣政策手段可以解決需求面的過熱,但無法有效解決供給上的困境。疫情與戰爭一起造成全球供應鏈發生斷鏈,這不只引發能源危機,也使得許多零件無法及時提供。全球化之下,眾多廠商把零件外包生產,一旦缺貨,也使得整個生產線就無法運作。他認為需要透過擴大投資的方式,才能解決此次供應鏈上所發生的危機。目前許多全球議題如氣候變遷也要仰賴投資的擴大,升息卻帶來反效果。更進一步講,一同參與的劉遵義院士與史蒂格里茲教授都認為俄烏戰爭使得全球進入新冷戰時代,經濟恐怕不免朝向脫鉤的方向發展。

未來世界格局

此次俄羅斯侵略烏克蘭,西方國家採取了嚴厲的經濟制裁。特別是金融制裁的部分,將俄羅斯排除在「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之外。史蒂格里茲教授與劉遵義院士都認為,將SWIFT武器化的後果將引發更多的報復,進一步使全球經濟脫勾。這是未來全球政經發展的基本格局。作為資訊經濟學的重要創立者之一,史蒂格里茲教授特別提出了之後經濟學發展的重要方向:假訊息。這個問題比原本早期分析中強調的資訊不對稱更為嚴重。史蒂格里茲教授認為此後我們應當更為重視分析虛假訊息的操弄,以及其對政治經濟的影響。此次疫情中出現諸多人為傳播的陰謀論,造成了各國政府在疫情防治上的一大難題。如何理解這些假訊息的提出與流傳是下一階段社會科學需要努力的方向。

活動影像

 

媒體報導

 

 

 

 

You may also like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More in:TSEF講座

TSEF講座

Francis Fukuyama

  活動訊息 主持人暨與談人: 朱雲漢(中央研究院院士) 協同主持人:蔡中民(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主講者:Francis Fukuyama (視訊連線)(Olivier Nomell […]